7月12日,讀者陳先生給我們打來電話,說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丈母娘收到一張汽車裝潢店的免費洗車券,結果去洗車時,“被工作人員忽悠了一通,最後花了四五百塊錢。”
免費洗車作為汽車服務商的促銷手段,本無可厚非,但一些急功近利的商家卻把它當成了誘騙消費的手腕。採訪中我們還瞭解到,除了當場極力推銷之外,一些店家還利用免費洗車時登記的車主資訊,長期進行促銷短信轟炸。
文/朱紅欣
買回一堆高價汽車用品
陳先生的丈母娘何女士半年前買了一輛新車,前幾天在杭州德勝路樂購停車場,有人送她一張免費洗車券,這家店正好離她家不遠,何女士趁著空閒就去洗車了。
不過洗完車回家,何女士就開始向女婿打聽一款導航儀的事,“他們建議我最好配個導航儀,2000多塊就夠了,我覺得還是要先問問你……”女婿覺得有些詫異,仔細一問後傻了眼:丈母娘是沒買導航儀,但在店家的慫恿之下,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已經買了一堆。
來看看這張消費清單:一款車用香水,200元;一包車用紙巾,15元;一個夾在遮陽板上的紙巾盒,68元;一個公仔,108元;一個吸除異味的竹炭包,58元,再加上一些零碎的東西,總共要458元,實收450元。陳先生算了算,這些東西的實際成本至多一百多元。聽完女婿的話,何女士這才明白自己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”。
事實上,接受過類似免費洗車服務的車主,在現場大多都遭遇過促銷攻勢。車友sunny在洗車時,就有一位纏人的工作人員給他推銷這推銷那,先是香水、腳墊、玻璃水和防盜鎖,見他愛理不理,工作人員改換策略,從汽車的安全性下手:你這冷卻液要換了,再不換就會損傷零件。sunny又可氣又好笑:冷卻液換了才一星期,機油換了才一個多月。他忍著沒說,問了下冷卻液的價格,工作人員報了“30元”,“據我所知那東西進價才8塊,我當時真的被他給氣笑了,如此不專業和沒有商德的人”。
接招:多瞭解一些汽車養護知識
需要注意的是,被“現場忽悠”的大多是女性車主,她們對車子的性能不夠瞭解,而且更容易被一些花花綠綠的車飾所吸引,導致“荷包出血”。
對於可買可不買的車飾類商品,理性消費是關鍵。而對於工作人員以“安全”為說辭的更換零配件的說法,如果自己不懂,最好及時諮詢懂車的朋友,或是致電4S店,瞭解自身車輛的保養維修情況。當然,平時能夠多瞭解一些汽車護理美容知識那就更好了。還有就是不要被推銷的人說得不好意思然後“裝闊”。總之一句話,不要愛車愛得沒有理性。
一個月收到20多條促銷短信
車主崔先生自認為是個“道兒蠻老”的精明人,不過,他承認自己有次也栽在免費洗車上。“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”——自從享受了免費洗車之後,被狂轟濫炸的促銷短信搞得焦頭爛額。
崔先生收到過幾次免費洗車券,一次在停車場時,發現有券夾在雨刮器上。“肯定會有推銷,但我不買他們還能強賣?”崔先生去了。果然,在崔先生洗車時,一群工作人員圍著他的車到處看,一個人說,電瓶老化了要換,在他們店裡換可以便宜30元。另一個說,輪胎磨得差不多了,在他們這裡換的話可以每個便宜50元,還有說?車片要換的。“總之這樣的一大堆,我當然不睬他們。”崔先生說,事後他到4S店一查,證明這些部件完全可以正常使用。
第二次,崔先生收到了上塘路一家汽車用品店的免費洗車券,有了上次的經歷,崔先生更是自信沒問題。不過這次他大意了,在洗車登記時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。隨後幾天,各種空調清洗、賣導航儀等促銷資訊就源源不斷地發送到他的手機上。“還有免費汽車檢測……我暈,又一個陷阱,其實到4S店都可以免費檢測的。”
“最多的時候,一個月至少20條短信,真是不厭其煩。”崔先生本想遮罩對方號碼,可是對方用的是短信系統,號碼不固定的,根本遮罩不了,“沒想到因為免費洗車而惹了一身腥,天下真沒免費午餐!”他感歎。
接招:儘量不要留手機號碼
對於這種事後“信騷擾”,絕大多數人的應對都非常消極,很少有人去投訴或尋求法律支持。其實,如果真的不堪其擾,車主完全可以直接找到商家說明情況,或向消保委投訴。如果發現該短信內容虛假,也可撥打工商部門的舉報電話。
避免“信騷擾”的最好辦法,是留固定電話號碼。還有人想出了一個妙招:去免費洗車之前,先到馬路上抄兩個辦假證的手機號碼,然後留給汽車裝潢店,讓他們“互咬”。哈~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