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?行為訓練比說教更有效?

在兒童心理學中,有一個重要的原理,即12歲以下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,他們對許多抽像的名詞概念還難以理解,所以,兒童教育應以行為訓練為主,少用說教、講大道理的方式。也就是說,對兒童的家庭教育,應針對孩子的個性,注重培養他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。一開始不必過多講道理,而應通過實際操作與訓練體驗,激發兒童的興趣和自覺模仿。當兒童形成行為習慣後,就會顯現家教對兒童的正面教育成果。
個案一 頑皮的男孩懂事了。丁丁上三年級了,可生活自理能力很差。每天早晨起床要催促他很久,奶奶給他穿衣服、幫他刷牙,他卻閉著眼睛,嘴裡哼著動畫片的插曲;爸爸送他上學,又要忙著上班,他還磨磨蹭蹭地吃早點;放學時,奶奶去接他,他經常與奶奶捉迷藏,讓老人家又氣又急……這個頑皮的丁丁真的讓人很無奈。不久,奶奶生病住院,媽媽又要出國工作一段時間。爸爸動腦筋了:這可是訓練丁丁的好機會!爸爸先和丁丁鄭重地談了一次話,讓他知道家裡面臨的「困境」。然後,爸爸就開始了對丁丁的「強化訓練」。早晨起床、吃飯動作要快,掐著秒錶父子倆比賽;丁丁放學自己回家,要記錄放學到家的時間;丁丁做完功課後有任務——買牛奶、買報紙,還要陪爺爺去看望住院的奶奶並送飯;每天晚上,媽媽打來電話時,丁丁要匯報自己一天的表現。不知不覺三個月過去了,當奶奶病癒時,丁丁竟然不用別人照顧了,他還會自覺幫爺爺奶奶做家務,並給老人泡茶、捶背。半年後,媽媽回國了,她發現,丁丁真的長大了,懂事多了。
個案二 嬌氣的女孩堅強了。粒粒聰明漂亮,學習也很好,可就是太嬌氣。一怕開水燙了手,9歲的她還不會自己倒水喝;二怕壞人「拐賣」小孩,從來不和鄰居說話,上下學5分鐘的路,必須由家人接送;三怕傷害皮膚,所以不做任何家務事,更糟糕的是,連削鉛筆、收拾書包也要媽媽代勞,還說自己的理想是當電影明星。父母看在眼裡、急在心裡。通過咨詢專家,他們開始改變對粒粒過度呵護的態度,制訂了一套訓練女兒的方案。一是父母逐漸減少對粒粒生活的包辦代替,而讓她自己動手,做到了就表揚;二是規定了粒粒必須做的家務事,包括打掃樓道、幫助鄰居解決困難等,不主動去做就會適當給予懲罰;三是寒暑假期間,帶粒粒去農村老家,讓她與農村孩子一起放牛、喂雞鴨、幹農活。這樣堅持了兩年多,粒粒簡直變了一個人,她不僅成了家裡勤勞能幹的小主人,而且身體強健了。粒粒上中學後,還成了學校電視台的小主持人,並當上了某報的少年記者。她經常利用課餘時間採訪,風裡來雨裡去,從不怕苦,嬌氣的女孩變得堅強了。
個案三 淘氣鬼創造了奇跡。是不是「淘淘」這個名字起壞了?淘淘的多動、調皮、惡作劇簡直令人無法容忍。他6歲上學時父母就開始發愁,因他不守紀律,三天兩頭被老師罰站,這可怎麼辦?經心理咨詢,專家為淘淘制訂了行為訓練計劃,並進行長期追蹤指導。主要措施是:1滿足淘淘愛動的特點,但要引導得法,做汽車裝配工作的爸爸教他學會使用各種常用小工具;2媽媽有條件地教淘淘學習電腦,但要控制他玩遊戲的時間,將兒子旺盛的精力用在學習新鮮東西上;3淘淘可以自己選擇一項興趣活動,參加少年宮的培訓班;4培養淘淘對體育活動的興趣,每天運動不少於兩小時。
訓練成效顯著。淘淘選擇了少年宮科技發明小組,8歲時就申請了一項小發明專利;9歲時參加全省兒童電腦創意大賽,竟然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……這個當年的淘氣鬼,如今正在國外讀IT碩士學位,是不是一個奇跡?
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,就像不同種屬的動物,有優勢,也有弱點。動物憑借本能訓練幼崽,而人類卻用知識和智慧培養自己的後代。但在知識和能力尚不成熟的兒童時期,針對孩子的個性對其進行行為訓練其實比知識的傳授更重要。這裡將對兒童行為訓練的方法歸納如下。
1.培養照顧自己的能力。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學會生活,盡早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。
2.訓練做事的具體操作方法。不僅用語言,還要手把手教孩子正確的操作方式。
3.學會關愛他人。要會自我服務,還要關心別人,並為別人服務,這才是合格的「社會人」。
4.鼓勵肯定為主,做事有始有終。不在於完成的結果好壞,而在於體驗行為的過程。
5.意志訓練終身受益。孩子必須學會克服困難,堅持不懈地做一件事,才能夠承受挫折。
6.注意孩子的感受,讓他說出自己的情緒和體驗。這是一個在心理上「內化」的過程,認真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,是成長的必經之路,可達到心理行為的統一,以塑造健全的人格。
7.引導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。孩子有自己的行為方式,應接納他無限的創造力。
8.注重孩子的自我評價,成人不要對孩子作任何道德評價。成長的過程是必須的,有錯誤缺點也是正常合理的,要求孩子十全十美,才是家長最大的錯誤。因而不要用「是非」評價孩子,而應要求孩子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,他便能夠明確奮鬥目標,不斷地完善和提升自己。
返回列表